[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四川]-[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富顺县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富顺县建县于北周天和二年(公元567年),距今已有1454年历史。系自贡市管辖县,地处四川盆地南部,沱江下游,自贡市东南部。位于东经104°40'~105°16′,北纬28°55'~29°19'之间,东与隆昌市、泸州市泸县接壤,南与泸州市江阳区相连,西和宜宾市翠屏区交界,并与自贡市沿滩区、大安区为邻居。2020年末,政区面积1342平方公里,全县辖 16 个镇、1 个乡、3 个街道、204 个村、73 个社区。全县户籍人口 105.79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77.41 万人,非农业人口 28.38 万人。城镇化率42.32%,森林覆盖率 31.95%。富顺因盐设县,素有“银富顺”“才子之乡”的美誉,是享有“井盐之源”“豆花之城”的“千年古县”。
地理环境
富顺县域地质北部系自流井凹陷南缘,东南部属川东帚状褶皱束,华蓥山褶断带的西南延伸部份。沉积岩层巨厚,褶皱舒缓,有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19个。地表丘陵错综起伏,主要形态为馒头形丘陵、方山丘陵和高台丘陵。丘陵间,冲、沟、塝、坳、沟谷纵横切割。县境海拔在300米~350米之间,最高点在安溪镇尖山坡,为597.6米;最低点在长滩镇沱江出境处,为241米。沱江由北向南纵贯县境,境内河段长94公里,年平均径流量每秒350立方米。有镇溪河、釜溪河(荣溪)、石灰溪、大城河(锡溪)等一级支流79条,铁钱溪等二级支流127条,三级以下小支流149条,形成以沱江河段为主体树枝状水系网。大小溪河367条。其中,长度10公里以上,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25条;长度50公里以上,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3条。水力开发沱江富顺段可开发电能6.8万千瓦,建有装机容量1.4万千瓦、1.8万千瓦水电站各1座。富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较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主要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光照偏多,降水正常但时空分布不均。冬无寒冬,春季气温异常偏高,夏无酷暑,秋绵雨明显。常年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常年总日照时数1000小时左右。内(江)宜(宾)高速公路、汉(源)隆(昌)高速、内(江)昆(明)铁路、(四)川云(南)中路(省道S206)、乐(山)隆(昌)公路(省道S305)穿境而过。沱江水路可上溯内江、资阳等县市,顺流至泸州入长江。
建置沿革
富顺县原为古代江阳县治域,北周天和二年(567年)划出富世盐井及周围地区,设雒原郡及所辖之富世县。隋开皇二年(582年),撤郡存县,隶于泸州,县域约1500平方千米。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更名富义县。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升县为监,隶于梓州(潼川)府路,境域约3000平方千米。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改名富顺盐监。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富顺监为富顺安抚使司;至元二十年(1283年),升为州,隶于四川行中书省之叙州路。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州为县,隶于叙州府。清代因之。民国前期,先后隶于川南道、永宁道。民国17年(1928年),裁道,隶属四川省。民国24年(1935年),隶于四川省第七行政督察区,县域2208平方千米。新中国成立后,先后隶于泸县、隆昌、泸州、宜宾专区。1983年3月,划归自贡市管辖。2001年4月,撤区并镇,全县辖27镇、4乡。2005年7月,自贡市区划调整,县域庙坝镇、牛佛镇、回龙镇划归大安区管辖,瓦市镇、仙市镇划归沿滩区管辖,辖区面积由1603平方千米减为1342平方千米,辖22镇、4乡。2019年9月,镇乡区划调整,设3街道、16镇、1乡。
得名由来
富顺县建县之初为富世县,因富世盐井而得名。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因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富世县改名为富义县。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升富义县为州级“盐监”,称富义监。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因避太宗赵光义之讳,富义监改名为富顺监。治平元年(1064年)置富顺县主管盐政税课。县名沿用至今。
特色产业
晨光工业园区
晨光工业园区建于2004年,位于县西区,规划面积1641公顷,设科研生产区、商贸后勤区、再发展区,水、电、气、道路等基础设施齐全,承载能力不断提升,管理服务规范快捷。形成以晨光化工研究院为主的有机硅、有机氟、环氧树脂等高分子新材料合成化工产业及橡塑、机电、医药、皮具、建材、食品、物流综合产业。是富顺县工业集中发展区。2020年,园区直管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 168.08 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6.45%,累计增长 6.98%。实现规上工业主营收入157.45亿元,同比增长7.35%;实现规上工业利税16.87亿元,同比增长13.09%;实现税收4.4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
纺织服装产业园区
位于代寺镇,为承接成都等大城市服装产业转移而建立,规划面积9.6公顷。园区内水、电、气、道路、厂房等基础设施齐全,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入驻有君子林等一批以纺织服装为主业的生产企业。2020年,服装产业园区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4个。实现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16.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49亿元,入库税收580余万元,新培育升规入统企业3户。
农牧业生产
富顺县是农业大县,再生稻、再生高粱生产独具特色,粮食产量保持在50万吨以上,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73万公顷,总产量 54.89 万吨;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29万公顷,产量 5.24 万吨;蔬菜播种面积 1.28万公顷,总产量 56.93万吨。水果总产量 12.32 万吨。蚕桑生产蚕种 9.8 万张,总产值 5496 万元;养蚕 1.17 万张,产茧 406 吨,蚕茧产值 1230 万元;生产桑果 810 吨,产值 1000 万元。2020年肉类总产量 7.33 万吨,出栏生猪 54.27 万头、肉牛 0.99 万头、肉羊 42.98 万头,出栏家禽 837.15 万只、肉兔 1213.37 万只。蛋产量 1.55 万吨。水产品产量2.35 万吨。
富顺豆花
豆花对于富顺人,不仅仅是一种美食,已上升为一种饮食文化、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处世之道和价值认同、一种超功利的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煮在锅头白生生(儿),舀在碗头嫩冬冬(儿),筷子夹到闪巍巍(儿),糍粑海椒辣呼呼(儿),吃在嘴里麻辘辘(儿),喝碗窖水甜蜜蜜(儿),吃完豆花乐滋滋(儿)……”,歌曲《富顺豆花》唱出了已有千多年历史的富顺豆花的鲜嫩可口。全县有豆花饭店近700,其中县城有近100家,大多兼开作坊兼营瓶装豆花蘸水。以豆花为主题的富顺豆花文化节已成功举办七届。
富顺豆花蘸水
富顺豆花蘸水色泽红润油亮、质地粘糍,半固态酱体混合均匀,馥郁芳香、香气悦人、爽辣鲜美、回味悠长、诱人垂涎开胃,凝聚“富顺豆花”的精华,成为富顺地区风味独特的佐餐调味品而蜚声中外,深受大江南北消费者喜爱。由于富顺豆花蘸水在产地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传统的制作工艺,自身富含丰富的氨基酸态氮高于同类产品水平,品质卓越。2013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全县仅获取食品生产许可证、取得“QS”认证、专门生产富顺豆花蘸水的食品企业就有20多家,兼营富顺豆花蘸水豆花饭店100余家。富顺县年产富顺豆花蘸水3万余吨,产值5亿多元。
“美乐”牌香辣酱
是在富顺悠久的地方名特食品“豆花蘸水”的制作决窍的基础上,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采用现代科技,国内首创的高级新型复合调味品。富顺香辣酱一改传统调味品的单一风味,配以50余种传统调料,产品具有麻、辣、鲜、香、咸、甜的复合风味,十分可口,用途广泛,使用方便,经济实惠。它既可作荤素菜肴的调料,又可直接佐餐。产品问世30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销售到全国各地,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享有“富顺一绝,香辣之冠”的美名。2005年,仅美乐公司产值就达3280万元。“美乐”香辣酱曾分别荣获国家农业部优质产品奖、四川省优秀新产品奖、自贡市优质产品奖、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全国“星火计划”展览会金奖等40多项殊荣。2013年1月4日,其“美乐”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公布认证为“中国驰名商标”;2015年12月,富顺香辣酱上榜国家地理性标志产品50亿价值品牌。
富顺再生稻
再生稻俗名“抱荪谷”,是由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在适宜的水分、养分和温度等环境条件下,使之萌发出再生蘖,并进而抽穗、成熟的一茬水稻。富顺再生稻是富顺人民在独特的自然环境和长期的水稻生产种植过程中,不断探索、研究、发展,打造出来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品牌产品。富顺再生稻因其省工、省种、省投入、操作简便,产量高、效益明显等优点,逐步为全县农民群众所接受,取代了双季稻生产模式,再生稻面积和产量不断提高,“杂交中稻——再生稻”成为富顺稳固的稻田耕作制度。2009年,富顺再生稻面积2.67万公顷,占全省再生稻面积的十分之一左右,产量约占全省再生稻产量的八分之一,是全国唯一的年总量超过6万吨的再生稻生产大县。这一年,富顺再生稻成功申报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成为全国再生稻第一例登记保护产品。富顺再生稻经加工而成的再生稻米品质上乘,外形细长偏小,色泽洁净鲜亮,腹白较小,具有胶稠度高,垩白米率低,直链淀粉和脂肪含量较高,矿质营养元素丰富。做成米饭清香、洁白、油亮,饭粒结构紧密,软硬适中而略带粘性,口感细腻舒适,深受大众喜爱。2020年10月23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为富顺题字:“富顺,杂交水稻之乡”。
风景名胜
富顺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的故乡。境内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赵化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狮市镇。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富顺文庙、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市级26处、县级41处,富顺豆花制作工艺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市级10项、县级49项。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文庙、西湖、五条沟、木桥沟水库、天山坡、天池湖,以及沱江风光带、青山岭森林公园。
富顺文庙
位于县城中心,占地6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道光二十年(1840年)重建,是中国历史记载的1800余座文庙中保存完整的29座之一,也是县境500座寺、庙、庵、堂、祠唯一幸存者,具有极高文物价值。文庙为坐北向南宫廷式建筑群,由山门、戟门、正殿、后殿、左右廊庑组成。庙内塑有孔子像,两侧塑颜回、曾参、孔伋 、孟轲像,以及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冉耕、宰子、冉求、言偃、颛孙师、朱熹等众弟子像。正脊宝鼎塑有祼体男童,成为千古之谜。
富顺西湖
属人工修饰的天然湖,因地处老城西部而得名。周长1.6千米,面积3.84公顷,南大北小,形似平放的葫芦。湖里种满荷花,水面上建有九曲桥、龙凤桥、红渠榭、碧波亭和湖光亭等建筑。每值盛夏,湖面荷花盛开与亭台相映。岸边有一座亭亭玉立的西子姑娘雕塑,脚踏荷花,手掉花篮,目视湖中红荷碧叶,婀娜多姿。沿岸垂柳依依,尤有3株名木古树,傲立湖畔、碧叶遮天,独具景致。四周有钟秀山、神龟山、五府山等,形成“半边山色半城湖”风景。读易洞、钟鼓楼、烈士陵园、刘光第墓、千佛寺、罗浮洞、第一山石碑等名胜古迹分布在西湖周围,令人目不暇接。富顺西湖远近闻名,有“天下西湖三十六,富顺西湖甲四川”的美誉。
沱江风光带
沱江流经县境94千米。沿江有狮市古镇、福源灏民居、关刀堤、夺锦州、文光塔、回澜塔、刘光第故居、虎头城遗址等古迹和景点,兼有黄泥滩和黄葛灏两座人工湖。沿岸生态走廊建设与沿江景点有机融合,船行湖面,尽览两岸山水,江中水鸟、林中白鹭,风景十分秀丽。
五条沟
位于李桥镇境内,地处川南,与宜宾、南溪接壤,距自贡市区38千米,离宜宾市区48千米。由五条蜿蜒曲折、山崖陡峭的峽谷组成,方圆10平方千米之内,山高林密,谷幽水清。景区自然景观甚多,有双狮戏舞、悟空探路、青娃跳潭、美女抱瓶、月亮岩、龙凼等,是观光、休闲度假的原生态景区,有“世外桃园”之称。
乡风民俗
才子文化
汉朝时,富顺地区因富世盐井产量高,人们大多比较富裕,家庭重视教育,青少年也就逐渐养成爱好学习读书的良好风气,从晋朝起就涌现出了一些优秀人才。在宋朝的300多年中,富顺考取进士的就有67人,首次出现了一个“才子群体”。 在明朝的270多年中,富顺县参加四川乡试,考中了举人474名。在全国最高级别的会试和朝考中,取得进士资格的高达134名,约占四川进士总数的十分之一,居全川第二名。随着明朝富顺县大批才子涌现,“富顺才子”的说法也在社会上就流传开来。富顺县文艺创作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丰富,拥有常年开展活动的文化艺术协学会14个。
饮食习俗
富顺历史上因盐而富,对饮食比较讲究,除豆花外,还有由粑粑肉、酒米饭、夹沙肉、砣子肉、烧白、凉菜等组成的“九大碗”及粉蒸鲊鱼、烘肘、软鲊肉丝、冷吃兔、羊肉汤、李桥咸菜等美食。婚丧、生日、传统节日等请客、聚会,美食、美酒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体现富顺人火辣热情。
节日习俗
富顺比较注重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尤其是春节,富顺人称之为“过年”,从除夕开始,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饭,称团年。当新年来临时,燃放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富顺有春节贴春联、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赏灯会等习俗。这些活动一般要延续到旧历正月十五,富顺县每年都会举行龙腾狮跃闹元宵舞龙、舞狮活动。清明祭祖扫墓、端午赛龙舟、中秋赏月及诗会、音乐会也时举办。
城市名片
富顺县城市名片:井盐之源、才子之乡、豆花之城
城市荣誉
四川省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县(1986年)
四川省扫除文盲先进县(1989年)
国务院“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1990年)
商务部“全国红麻生产科技示范县”(1991年)
四川省扫除青壮年文盲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县(1998年)
四川省实现全面绿化目标县(2001年)
四川省基本实现小康县(2001年)
国务院公布富顺文庙等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劳务输出重点示范县”(2005年)
全国“千年古县”(2007年)
四川省“全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2008-2017年)
四川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先进集体(2008年)
四川省全国粮食“丰收杯”奖(2009年)
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2011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2011年)
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2011年)
全国普法办“全国第三批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2014年)
四川省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2016年)
四川省“二胡之乡”“散文之乡”“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16年)
第二批“全国体育先进县” (2016年)
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全省农村改革先进县(2019年)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省脱贫攻坚先进县、省文明城市称号(2020年)
【政府网站】http://www.fsxzf.gov.cn/